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味成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及点评三篇

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及点评三篇

点评(diǎn píng),汉语词语,指的是对别人的行为艺术加以评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及点评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及点评3篇

第一篇: 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及点评

《金色的脚印》课堂实录及点评

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谈话聊天,了解作者——椋鸠十

师:主持人刚才的介绍,你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嗯!你说。

生:知道这位老师是阅读语言学的。

师:看来你对阅读教学也很有研究,感兴趣。还有呢?你还了解了什么信息?

生:何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

师:什么是特级教师,我听说过特级臭豆腐,特级牛肉干,什么是特级教师?

生:就是很好很好的老师。

师:好的,还有吗?你说。

生:何老师是一位教员。

师:教员,你说的好像是台湾话。教员在台湾就是我们称为的教师。你漏了一个字,叫什么?

生:何教员。

师:何教员,越来越有台湾味了。你听清楚了,你来说。

生:是教研员。

师:一字之差,什么区别。

生:嗯!一个是在教育局工作的,另一个就是普通老师。(台下老师都笑了。)

师:看来你把两者的区别还搞得挺清楚的。不过我还要纠正一下,刚才主持人称呼我叫?叫什么啊!

生:何必钻

师:哦,你们听了都笑了,因为我的名字很怪是不是?如果这么说得话,我还有一个名字,姓牛,叫牛角尖。(生笑!)连起来就是:

生:何必钻牛角尖。

师:噢!换一个名称吧!应该怎么读?何必钻(第四声),钻石的钻。是不是好一点,我的感受也还一点。是吧!但是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这个人。

(教师板书:椋鸠十)

师:谁知道。你来读。

生:椋鸠十。

师:你来读。

生:椋鸠十。

师:一起读。

生:椋鸠十。

师:这个名字跟何老师的名字一样奇怪,对吧!你看,椋,就是指麻雀、八哥之类喜欢群飞的鸟。鸠,就指的是斑鸠。名字中都有鸟,可见他跟动物的感情有多深。那么你们了解椋鸠十吗?你说。

生:椋鸠十出生在日本长野县,出生在日本长野县赤石山脉的主峰——鬼面山山脚下的乔木村。

师:你连他出生地址都知道了。你是查词语手册知道的。好的。

生:作家高洪波曾这样评价椋鸠十,动物小说对于椋鸠十……(教师打断学生的介绍。)

师:好,高洪波的评价,等一下我们再来了解。嗯,还有吗?你说。

生:他热爱文学,如痴如醉,热衷于写诗。

师:写诗,主要是写什么?你知道吗?

生:动物诗。

师:动物小说。据何老师的阅读视野,国际上写动物小说,写得最好的有三个人。

生:沈石溪。

师:嗯,中国动物小说第一人,但是我觉得排不上号。

课件出示: 西顿 加拿大

师:第一个西顿,人称动物小说之父,厉害吧!第二个?你说

生:杰克伦敦

师:杰克伦敦是写动物小说的吗?我这里排名第二的是比安基础,就是以前我们课文学过《森林报》的作者,有印象吗?

课件出示: 比安基 俄罗斯

师:排名第三的就是椋鸠十。说起椋鸠十在动物小说界的地位啊!就像刚才有位女生说的,这样评价:动物小说之于椋鸠十,就相当于童话界的——(生:安徒生。)相当于诗歌界的——(生:普希金。)地位高吧!厉害吧!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椋鸠十的动物小说。好吧!上课。

【何老师课前以“从主持人的介绍了解到了什么?”到“你了解椋鸠十吗?”再到“你知道世界动物小说写得最好的是谁?”以及椋鸠十在世界动物小说界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了轻松融洽的交流,对于何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共享课堂智慧”的他们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一方面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全文

1.了解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课文的题目是——

生:金色的脚印。

(教师板书:金色的脚印)

师:读课题。

生:金色的脚印。

师:预习过课文了吧!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的篇幅很长,是吧!何老师建议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去读,请注意是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般来说呢,我们可以采用(教师板书:扫读。)扫读的方式,也就是说眼睛一行一行地扫视过去,不要在某一个词,某一个字上做停留,一目一行,一目两行,一目三行,快速地获取文章中的主要意思。好吧!平时没练过吧!好,试一试。

【阅读方法的指导非常的细致,就“如何进行扫读”交代的非常清楚。】

(教师巡视。)

师插话1:加快速度。一目一行,一目两行的读。

师插话2:扫读啊,可以使我们快速地获取信息。

【学生可能是刚刚接触“扫读”这种阅读方法,何老师在巡视时又进行了强调,这对于让学生整体掌握这种阅读方法是有强化作用的。】

师:读完后的同学,想一想这个问题。(出示课件)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师:请你说。

生:这是一个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

师:你讲到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吧!文中的动物指的是?人指的是?

生:文中的动物指的是正太郎,动物指的是小狐狸和老狐狸们。

师:嗯!好!获取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这个信息。

生:这是一个有关于动物亲情的故事。两只老狐狸很爱小狐狸,拼命地去救他。

师:很好,他提出了一个主题,关于亲情的主题。还有吗?如果说老狐狸救小狐狸是亲情的话,那还有一种感情?你说。

生:正太郎和小狐狸之间的友情。

师:嗯!友情!你说。

生:还有他们之间的友谊。

师:那么你就说这是一个关于?

生:关于友谊的故事。

师:亲情也好,友情也好,都是由一只小狐狸引起的,对吧!

【一个简单的提问,“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既检查了学生初用“扫读”的阅读效果,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何老师巧妙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在这里买下了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

教师板书:

老狐狸

小狐狸

正太郎

师: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救了小狐狸了。有你的观点吗?

生:应该是老狐狸自己救了小狐狸吧!

师:理由。

生:那个老狐狸他是自己的把那个,那个栓着铁链木桩咬断的,然后在没有咬断的时候给小狐狸喂奶,而到了最后他就和小狐狸在一起了。

师:有没有把木桩咬断啊!

生:没有。

师:嗯!但是你觉得是老狐狸救了小狐狸。这是你的观点。嗯,你说。

生:我觉得两者都有救小狐狸,一方面是前面那位同学说的。一方面就是正太郎如果不爱护它,如果就按之前父母所说的把它送给安爷爷的话,就没有后面的结局了。

师:嗯!你是中间派,两者都有。你的观点。

生:两者都有,先是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正太郎,所以正太郎才更坚定了要把小狐狸送还给它父母的决定。

师:也就是说,感动天,感动地,感动正太郎了。是吗?别的观点还有吗?你说。你认为是谁救的?

生:我觉得两者都有救,嗯……嗯……

师:呵呵,救了就救了,好请坐。你说。

生:我认为是在正太郎的帮助下,狐狸才救出小狐狸来的。

【简单明了的板书,以及一个“到底是谁救了小狐狸了?”何老师将学生带入了文本,学生各抒己见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开启了言语的欲求,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2.明晰课文内容,概括小标题。

师:嗯,好的!有人认为是正太郎救了小狐狸;有人认为是老狐狸救了小狐狸;也有人认为是两者,是吧!不一样的观点,代表不同的思考。那么光靠嘴皮子肯定没有说服力,到底是老狐狸救了小狐狸,还是正太郎救了小狐狸,我们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事实胜于雄辩吗?对吧!那么就请坚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到文中去寻找依据,你认为是老狐狸救了小狐狸,你觉得它为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情?你认为是正太郎救了小狐狸,那么他又为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情?分别把文中的事情找出来,找到这些事情以后啊,何老师还有一个要求,看看你能不能把这些事情,概括成尽可能短的小标题,明白吗?开始。

(教师巡视)

师插话1:到了六年级啊,要有概括小标题的能力,把事情浓缩成一个词组。

师插话2:就像有些同学一样用尽可能短的话语概括,不必要划句子,你就把小标题写在句子的边上。

师插话3:能不能用尽可能短的词语概括。

师插话4:很简练,就四个字。

师:好,我们先来看看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那些事?你都概括成了哪些简短的小标题?嗯,边上的男生。

生:有那个引开狗,咬铁链,还有给小狐狸喂奶,狐狸爸爸放哨,然后还有做窝,还有咬木桩。

师:你找的非常多,那么我们就提其中的一点:引开狗。我们这叫做?(生齐答:调虎离山。)对,调虎离山。(师准备板书。)诶,不对,是调虎吗?(生齐答:调狗。)嗯,那我换文雅一点,叫什么啊?(生齐答:调犬离山。)

【当何老师在板书时要写下“调虎离山”时,他思考了,结合文本他引导学生将这个标题从“调虎离山”改成了“调狗离山”再到换成雅一点的“调犬离山”。思考才有收获,好一个“调犬离山”,从这个课堂即时闪光点,彰显了何老师的教学智慧,学语文贵在学以致用,贵在活学活用。课堂中要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更要创造语言。】

教师板书:调犬离山

师:诶,这位同学很好,刚才同学们把这事概括成四个字,非常简短,一目了然,是吗?还有谁来说?你还有什么小标题?嗯,看看这位同学能不能概括成这样的小标题?对应起来。

生:老狐狸奋咬木桩。

师:四个字,叫什么?

生:奋咬木桩。

师:也就是说:啃咬木桩。好的,这位同学非常的好。把它概括起来:啃咬木桩。

教师板书:啃咬木桩。

师:你呢?

生:做窝喂养。

师:做窝喂养。

教师板书:做窝喂养。

师:看来同学们概括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你看这四个字,都是四个字,一一地对应起来了。还有没有?还做了什么事?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狐狸生活习性的变化?有吗?生活习性怎么变化啊!嗯,你说。

生:白天出没。

师:晚上?

生:晚上……

师:晚上休息。嗯,狐狸原来的习性是白天休息,晚上活动,而现在,这就叫:昼哺夜出,而现在是:昼出夜哺。

【应该说要让学生概括出“昼出夜哺”这个小标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何老师即时抛出了话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狐狸生活习性的变化?”在交流中引领学生概括。从这里可以看出何老师对于学生的学情掌握的十分到位,课堂的“收”与“放”的尺度掌握的十分好。】

教师板书:昼出夜哺。

师:改变生活习性是为了什么啊?

生:为了给小狐狸喂奶。

师:嗯,你说。

生:是为了照顾小狐狸。

师:嗯,是的。看来,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好几件事情,是吧!好,让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种观点的,正太郎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情?看看他是不是也像概括小标题样与上面对应起来。

生:第一个是喂食老狐狸。

师:喂食,是喂谁,喂食老狐狸吗?

生:嗯,第二个是要回小狐狸,第三个是放生小狐狸。

师:好的,他说了三个。第一个是喂食小狐狸,能不能和上面对应起来,可以是?

生:投送食物。

教师板书:投送食物。

师:嗯,同学刚刚五个子也是挺好的。刚才那位是哪位男生,噢,你来说。你来调整一下。

生:要回狐狸。

师:嗯,要回狐狸,还有一个是放生狐狸。

教师板书:要回狐狸 放生狐狸

师:还有吗?

生:保守秘密。

师:嗯,对,保守秘密,不让家里人知道。

教师板书:保守秘密。

三、细读文本,体会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感受文本主旨。

师:好,我们来看。老狐狸,正太郎为了救小狐狸,他们两者都做了很多很多,可以说是难分高低,不想上下,你能说,谁的功劳大一点吗?很不好说,是吧!好,那我们不比事情了,我们来换一种方式,我们来比什么呢?我们来比一比——细节,(教师板书:细节)也就是说他们在就小狐狸的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一处的细节描写最充满着爱的光辉?也像刚才同学说的,友情的光辉,亲情的光辉,因为啊,细节,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那我们先来看看老狐狸救小狐狸,你都注意到文章中哪一些文字的描写特别的细致,一个字一个词都可以,嗯,用心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做做批注吧!

学生做批注。

教师巡视。

师插话1:嗯,很好,不要整段的划出来,聚焦到某一个字,某一个词上,因为这样的细节,就是一个放大的镜头。

师插话2:圈出来,在旁边写上批注。会做批注吗?有些同学非常好。有些同学词语圈出来以后,你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这样的批注的样式。可以看一下何老师的一个范例。

课件出示:批注的样式。

师插话3:找到后,聚焦到一个某一个细致的描写上,然后再来写自己的感受。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环节一开始让学生关注文本中充满着爱的光辉的“细节”,何老师在讲述怎样关注“细节”讲得非常到位,然后在巡视过程不断强调,再出示课件让学生学习怎样做批注。这样细致的指导,使得学生在接下去的学习中能找出“细节”,如何掌握做“批注”这种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把目光定留在哪一个细节描写上?嗯,你说。

生:渐渐地木桩被啃的很细了,这说明老狐狸从来没有放弃过救小狐狸的念头。

师:嗯,你是从“啃”这个动作里面发现的。是吧!好!请你说。

生:“每逢”和“每天”这说明正太郎时时刻刻记着小狐狸和老狐狸。

师:你说的是正太郎,我们先来看老狐狸救小狐狸的细节描写,你说。

生:毛色暗淡,说明老狐狸为了救出小狐狸昼出夜哺,而变得寝食不安。

师:就说它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好的。

出示课件:句子1

师:除了同学刚才说的,毛色暗淡,还有一个就是?(师生齐说:明显地消瘦了。)什么原因?变丑了,变难看了?是吧!你说。

生:因为它很惦记小狐狸。

师:嗯,它很惦记小狐狸,仅仅因为惦记,会是这种可能吗?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

生:它每天给小狐狸喂奶,而自己又没的吃。

师:嗯,吃不饱,睡不好。你说。

生:嗯,还有一个细节。

师:就说这一点。

生:这一点就是“明显”的消瘦,不是一般的“消瘦”,是明显地消瘦。

师:嗯,是的。体型变化非常的大,你觉得还有哪些原因?让它变得这样的消瘦。

生:嗯,它就是想方设法救出这个小狐狸。

师:嗯,要绞尽脑汁啊!还有吗?

生:因为它们不仅要记挂着小狐狸的安危,还要负责看住有没有其他生物,还有人来。

师:嗯,没有安全感,很焦虑。你说。

生:老狐狸一直为小狐狸操心,然后每天都要为它去咬铁链非常辛苦,所以消瘦了。

师:体力透支的非常大,是吧!你说。

生:小狐狸它在家里做窝了,做窝就体现做窝要耗尽很多心血的。

师:很多心血和体力。是吧!好!让我们读一读这样的一个细节描写,让人心疼的细节描写。好,起。

生:齐声朗读

师:你还注意到了哪些细节描写?你说。

生:嗯,还有就是狐狸妈妈“只好”从小狐狸身边,然后它们又回头看了看,说明它们很舍不得小狐狸,一直就是想待在小狐狸身边,但是由于狐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所以没能如愿。

师:它们的舍不得你是从哪一个动作中体会到的?

生:回头看了看。

师:好,“又回头看了看”。

课件出示:句子2

师:只看一次吗?只看两次吗?而是?你说。

生:它们看了很多次。

师:嗯,叫做一步三回头,是吧!那么我们都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狐狸爸爸,狐狸妈妈又回头看了看,在这回眸一望中,你觉得这是一抹怎样的眼神?

生:我觉得这是一抹担忧的眼神,因为它走了,小狐狸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了。

师:嗯,担忧的眼神。

生:嗯,这是一抹担忧的,不甘心的眼神。

师:不甘心的眼神,嗯,好。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悲伤的眼神,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家长都会感到悲伤。

师:嗯,这眼神里包含着悲伤。

生:还有,它不知道下一次还能不能见到小狐狸,非常的依依不舍。

师:这是不舍的眼神。

生:这是非常留恋的眼神。因为一想到刚分开了不久的孩子,马上又要分开了,心里面非常的不舍。

师:这所有的留恋,这所有的不舍,所有的悲伤,都凝聚在这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一个“看”字,这个“看”字包含着狐狸爸爸,狐狸妈妈多少的爱意呀!对吧!看,这就是细节描写的精彩。好,我们找了那么多老狐狸的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都很够打动人。那么,我们转换一个视角,看看正太郎为了救小狐狸,你又寻找到哪一些充满着爱的光辉。像刚才同学说的,散发着友情的光辉的细节描写。也像刚才一样,继续做批注。

师插话1:不能仅仅划句子,你要把你读书的体会聚焦到某一个字词上面。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哪一处的细节描写又让你觉得散发着一种友情的光辉呢?嗯,请你先说。

生:一天,正太郎放学回家经过小狐狸的窝里探头一望就连小狐狸的影子也没看到。“探头一望”,因为正太郎非常关心小狐狸就自然而然地探着头看小狐狸,也体现了正太郎很想把小狐狸放回大自然去。

师:嗯,你从这“探头一望”体会到他每天挂念着这小狐狸,是吗,真好,会学习的孩子。嗯,你来说。

生:后面这个“正太郎急了。”这个“急了”,看出他非常着急,就赶紧去问妈妈究竟,他要把小狐狸找回来,并且还给它的父母。

师:这个急就体现了他心情的?

生:体现了它心情的,因为小狐狸没有了,非常担忧小狐狸。

师:是的,关心它,担忧它的命运。

生:还有“正太郎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踩到了悬崖边的积雪上,和雪块一起头朝下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正太郎和小狐狸没有血缘关系,愿意跑的这么快,连摔下悬崖都没有发现。

师:说明它救狐狸心切。是吧!好,还有吗?你来说。

生:后面的“急”,是因为前面的“添”,我从这个“添”字感受到它们感情很好。

师:诶,你说的添字在哪里?

生:在第十八自然段。

师:好,他说后面的这个“急”,是因为前面的这一个“添”,这个动作的描写,好,请你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只有人和动物感情很好的时候,动物才会“添”,关系很好。

师:以你们平时饲养过小猫小狗的经验,这个“添”字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生:非常友好想跟你玩。

师:友好的关系。

生:动物对人的信任。

师:信任。

生:认可你。

师:嗯,认可。

生:是一种问候。

生:还有对人亲切。

师:是的,这样的亲切,这样的认可,都体会在哪一个动作上?

生齐答:添。

师:是的,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这个温馨的画面。“两只狐狸”这里开始。

生齐读。

师:同样的是这样一个无限温馨的“舔”字,还出现在文中哪一处。嗯,找到了吗?

生:正太郎摔下悬崖的时候,有一只老狐狸在添它的脸颊。

师:又是一个“舔”字对吧。如果说刚才的“舔”字,像同学们所说的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友好,是一种认可,那么这个“舔”字又代表着什么呢?

生:代表着老狐狸担心正太郎的安危,要不要紧,有没有事?融入了感情在里面。

师:它想去?

生:唤醒正太郎。

师:唤醒他。

生:老狐狸就是很担心他。

师:希望他能够?

生:醒过来。

师:嗯,苏醒过来,没有生命的危险。

生:它希望正太郎可以早点苏醒过来,帮它们救回小狐狸。

师:嗯,把它救活,是吧!

生:因为舌头是热的,可以温暖正太郎,让他苏醒过来。

师:嗯,这是对他的一种救助。你说。

生:以前正太郎对它们很好,它现在也要对正太郎好。

师:这就叫作?

生:回报。

【让学生理解两个“舔”字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何老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控让人佩服,学生讲到第一处“舔”,在与学生交流理解了“舔”的含义后,何老师立刻转入了第二处“舔”的教学,不露痕迹,而且通过对比“舔”的不同含义,让学生知道了同样的“舔”在不同的语境中它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你看,不同的“舔”的细节描写,代表着不同的意味。是吧!看来,同学们刚才找的每一处细节,都很感人,很精彩。那么,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你现在对到底是谁救了小狐狸,有没有新的观点?

生:应该是两者都有。嗯,正太郎要,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老狐狸也不可能把小狐狸救回来,然后,原先正太郎也是直接想救小狐狸的,但是他想还是让老狐狸救出小狐狸好些。

师:那你就是说,一个是间接救,一个是?

生:一个是直接救。

师:嗯,很好。你说。

生:就是我觉得是两者都有,因为后面他那个,父母把小狐狸送给安田先生之后,正太郎为了救回小狐狸摔下悬崖了,而如果没有老狐狸正太郎可能就醒不过来了。

师:是的,两者相互作用。好的。你刚才是觉得正太郎救了小狐狸。现在你的观点有什么变化吗?

生:我认为是两者都有,老狐狸和正太郎都非常奋力地去救小狐狸。

师:你改变了你的观点。噢,其实我告诉你不必去改变你的观点。不必要的,完全不必要的,其实谁去救小狐狸已经是不重要的了。是吧!重要的是动物救子的亲情,人救动物的友情,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交融在一起,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共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完美的结局。是吧!作家椋鸠十就是把老狐狸救小狐狸为一条线索,正太郎救小狐狸为一条线索,把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描写,使整个小说的故事曲折动人,推波助澜,引人入胜。这就是一种很高明的写作方法。就像儿童作家彭懿说所的那样:……(让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情感,是椋鸠十动物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人与动物的情感是一条线,还有就是动物亲子之间的情感这条线。椋鸠十常常把这两种情感渲染得催人泪下。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

学生齐读。

【这个环节与前面“你认为是谁救了小狐狸的?”是相互照应的,通过师生的交流学习,学生原先对于文本内容的认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师:这两条线,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写作方法:线索。是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结尾吧。

课件出示:结尾片断

师: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嗯,我希望是女生。嗯,你来。

生读

师:在她的朗读中,让你用一个字,或是一个词来概括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

生:回味无限。

师:回味无穷。

生:亲如一家,我觉得人与动物之间亲如一家。

师:还有吗?你说。

生:美。

师:言简意赅,一个字“美”。

生:圆满。

师:真好。

生:我觉得有点憧憬未来。

师:嗯,美好的未来。

生:欣喜。

生:感人。

师:是的!狐狸们的一家,闪烁着金色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那也就是说狐狸一家终于团聚了。那你能想象到狐狸一家在密林深处的生活情景吗?你能想象假如有一天当正太郎走进密林深处,他和小狐狸相遇的情景吗?让我们选择一处动情的写一写,让文字流淌着你的真情。好,就写在书上最后插注的地方。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因为细节特别容易打动人。选择一处写。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学生们在何老师的引领交流下细读文本,潜心会文,品味揣摩文本,各抒己见,大胆发言,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文本的字词句中感受到了文本的主旨。何老师与学生们呈现给我们的课堂,让我们愈加认识到只有“眼睛”在场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只有“头脑”在场的阅读是低效的阅读,惟有“言语生命”在场的阅读才是正真高效的阅读;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细读文本,是一种细功夫,慢功夫。正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是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只有慢慢地走,静静地欣赏,你才会发现文本世界真正美丽的天空,才能领略:一粒沙子一世界,野花开处见天堂。】

四、憧憬美好,进行小练笔。

(课件播放音乐。)

教师巡视。

师插话1:你想用哪一个细节描写,哪一个动作来展现这文字的魅力。

生:傍晚,落日的余晖透射进树林里,正太郎在树林中散步,不知从何处赶来了一只年轻狐狸,正太郎吓了一跳,发呆了,拔腿就跑。狐狸追了上来,正太郎摔了一跤。当正太郎醒来时,发现这只狐狸依偎在他身上,好像在撒娇。

师:嗯,我注意到了你这里用了一个动词叫“依偎”,是吗?这个依偎代表这什么?

生:就是像孩子在妈妈怀里一样。

师:撒娇,是吧!嗯很好。他抓住了“依偎”这个细节展示了他们还是坚如磐石的友谊。还有吗?写好的同学示意老师,噢,你来吧!

生:清晨,薄雾徐徐散开,老狐狸和小狐狸看见了正太郎,跑过去舔着正太郎的脸,带正太郎来到了自己的窝。

师:你写的语句很平常,但是有一个字我发现了,哪个字,跟文中的?

生:舔。

师:舔着他,那这一次的舔又代表了什么呢?

生:又相见了。

师:老友相见的惊喜。是吧!这位同学把书上的那个舔字,这个细节动作升华了。你好了吗?没关系,来!

生:清晨,薄雾徐徐散开,正太郎在森林里散步,这时小狐狸扑到了正太郎的身上,舔着他的头,老狐狸也跑了过来。

师:也是用了这个“舔”,来展现人和动物的无限真情。好最后请你。

生:清晨,薄雾徐徐散开,正太郎想去找当年狐狸的家,一只年轻的狐狸带正太郎一起去看母亲的灵柩。

师:你想的好有悲剧色彩啊!好,你来说。

生:清晨,薄雾徐徐散开,顶着耀眼的朝阳,正太郎走进了森林,“噔噔噔”,突然正太郎听到一阵脚步声,他一转头,一只毛色亮丽的年轻狐狸在看着他。“这,不会是?”没等他反应过来,年轻狐狸“唰”的向他跑来,他们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师:“唰”地向他跑来,表示着?

生:表示着年轻狐狸非常非常地思念正太郎,他们的千言万语汇成了这一个美丽的动词。

师:噢!说的真好,所有的语言都汇成了这一个动作。同学们,我们刚才用文字展现了人和动物的无限温情,是吧!这条金色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在这条金色的小路上一头连着正太郎,一头连着?(生:狐狸一家)。一头连着人类社会,一头连着动物的社会。是的,人和动物的和谐美好,让这金色的小路熠熠生辉,闪闪发亮。这金色的小路,其实也在告诉:

课件出示:“爱它们,就不要占有它们,森林在召唤它们,自然才是它们永远的家!”

学生齐读。

【这个环节让学生写对于正太郎和狐狸一家再次相见的美好憧憬,但学生的练笔质量似乎一般。我想原因有两个:第一,练笔内容值得商榷,为什么不写写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回忆性内容呢?因为这么多天下来,正太郎和狐狸一件可能还发生许多值得回忆的经历。比如:正太郎静静地坐在家里回想起……这样可能会更易于学生习作水平的发挥;第二,学生的练笔时间不充足,有走过场的感觉。】

师:是啊,自然才是他们永远的家。其实,课文上到这里,我们差不多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是吧!但是,何老师还是很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个事情的看法,我可以占用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吗?

生齐答:可以。

师:嗯,看了《金色的脚印》这个故事,你能够看到这样一个结局,你们都心满意足了吗?都皆大欢喜吗?晚上都睡得着觉吧!(学生笑。)无独有偶,何老师这里也有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也就是刚才介绍的西顿的《春田狐的爱》,我不知道你们看了这个故事,会不会有更深的思考。这个故事我来说一下梗概:它也是讲了狐狸妈妈威克森一家都被农场主杀了,一只小狐狸被农场主抓了起来,抓进了农场,用铁链拴住。跟书上一样吧,那么为了救这只小狐狸,狐狸妈妈维克森努力地解救自己的孩子,每次冒险去农场看,它都用各种方法去把铁链弄断。是不是跟课文中的一样。可是无论它怎么努力,铁链始终牢牢地栓在小狐狸的脖子上。一样吧!在这样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绝望的维克森作出了一个令人惊愕的举动。我们看一下故事的结局。(师开始读书的结尾部分。)

读完后。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这还是爱吗?

生想举手。

师:不用回答,用你的一生去思考。下课。

【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我想何老师的这个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有效链接的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听到这里,我不仅被《春田狐的爱》的结尾部分内容所吸引,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已经有了强烈的阅读需求,想去读《春田狐的爱》,想去读世界动物小说之王西顿的作品,椋鸠十的其它作品了。我想大的阅读教学,有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一颗想去“主动阅读的心”。】

课堂教学总评:

用“智慧”点亮课堂

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什么是智慧?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具有流变、灵动的特性。今天何老师与学生们所呈现给我们的《金色的脚印》一课便充满了这种流变、灵动的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再来分享一下何老师的课堂中所展现给我们的教学“智慧”。

一、用“智慧”言语融于对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何老师与学生进行了轻松自在的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渐渐地将学生引入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题,充分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文本兴趣,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

同时,教学过程中何老师用两个简单的提问, “到底是谁救了小狐狸了?”“你现在对到底是谁救了小狐狸,有没有新的观点?” 激起学生了学生的思辩。将学生带入了文本,学生各抒己见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开启了他们言语的欲求,在课堂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二、用智慧“钻”文本,细节之处显“智慧”。

1.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何老师的课中非常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从一开始的交给学生“扫读”的方法,到随后的怎样“细读文本”,怎样做“批注”,再到最后小结概括本文的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两条情感“线索”交织在一起描写,使整个小说的故事曲折动人,推波助澜,引人入胜。可见,何老师十分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并且在阅读中能熟练地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地培养。

2.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教学的节奏调控得当,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能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何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就很好的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点。

第一处:让学生谈谈对椋鸠十的了解,由于有位学生讲的内容后面教师会再次讲到的,所以何老师礼貌地停止了该位同学的发言。

生:作家高洪波曾这样评价椋鸠十,动物小说对于椋鸠十……(教师礼貌地打断学生的介绍。)

师:好,高洪波的评价,等一下我们再来了解。嗯,还有吗?你说。

第二处: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昼出夜哺乳。应该说要让学生概括出“昼出夜哺”这个小标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何老师即时抛出了话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狐狸生活习性的变化?”在交流中引领学生概括。从这里可以看出何老师对于学生的学情掌握的十分到位,课堂的“收”与“放”的尺度掌握的十分好。

第三处:让学生理解两个“舔”字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何老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控让人佩服,学生讲到第一处“舔”,在与学生交流理解了“舔”的含义后,何老师立刻转入了第二处“舔”的教学,不露痕迹,而且通过对比“舔”的不同含义,让学生知道了同样的“舔”在不同的语境中它的含义是不同的。

从这三个细节之处的教学处理,我们可以窥见何老师对于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是十分有效的。

3.课堂教学“轻”“重”有致。

①重点字词的点拨

通过何老师的教学,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文中的描写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而“消瘦”的“消瘦”一词,以及体现狐狸对正太郎友情的两个“舔”等字词是何老师重点让学生体味的,于是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何老师引领着学生慢慢地细细的品味这些字词的含义,让我们印象深刻。

②重点语段的感情朗读

本文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本中不同主人公在情感上的理解,主要以学生的言说,谈感受为主,因此课堂中很少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何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一共有四处:首先是描写老狐狸明显消瘦的句子(齐读);接着是两个“舔”的句子(齐读),最后是结尾的朗读(一个女生读)。两外何老师还让学生读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引的句子(齐读)。虽然学生读的不多,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句子却给我们听课者留下了印象。因此,何老师的课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读而读,泛泛而读,要有侧重地读,要由悟促读,要以读促悟,这样读的才有效果。

三、用“智慧”沟通课堂内外,拓宽文本阅读的空间。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是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省时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何老师的课中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从课前的聊天导入,认识椋鸠十,了解世界最有名的三大动物小说家,到课文结束后何老师读《春田狐的爱》,我们可以看到何老师用他的教学智慧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何老师通过课内阅读激活课外阅读,扩展了教材内涵,是学生对于“爱”有了多元的理解和富有深度的思考。这种延伸性的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这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链接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

一课终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无限,通过何必钻老师充满了智慧的课堂,让我们明白了只有教师对文本的潜心解读,对语文本质的正确把握,对教育智慧的深刻认识,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点亮师生言语生命意义的智慧殿堂。

第二篇: 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及点评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

世外桃源

——五上习作1《我的老师》习作指导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阅读例文,学习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真实;

2、根据习作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人物特点,通过一两件事情写一位老师;

3、尝试在习作中使用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鲜活的语言材料。

在凤凰语文论坛成立六周年纪念日里,论坛版主、江苏省泰州市海光实验小学刘飞老师执教了苏教版小语教材五上习作1《我的老师》。这节课,给参与教学观摩的近200名江苏小语界的专家、凤凰网友们留下了这样的思考:作文应该是生活的一个项目(叶圣陶、夏丐尊《文心》),是生活的需要,是情感的自然流淌。我们的习作指导该如何释放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体验“我口诉我情,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愉悦呢?

【课堂观察】

[序曲]

师:这么多老师正在静静地等我们上课,我发现大家很紧张。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大家一起深呼吸,刘老师也来深呼吸。(师生共同深呼吸)

师:昨天我发现有两位同学会变魔术的,是哪两位?

师:请两位上台来。别紧张,没关系的,放松一下.

师: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生:我叫史维芬。

生:我叫蔡玉倩。

师: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绍这两位同学。春节晚会,刘谦的魔术让大家觉得非常过瘾。但是,这两位孩子比刘谦还要牛,他们的魔术不需要任何道具就能变出来。

师:客人老师中有没有你们认识的?(没有)我帮你们请一个。我请现场最慈祥的一位爷爷做你们的助手。他就是江苏省小语会的袁浩老师。(师生下台)

师:把你的要求告诉给袁爷爷听。

生:我想请袁爷爷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袁浩老师照做,孩子捂手,作开花状)

师:你们把最美丽的鲜花献给了袁爷爷,也献给了现场的老师们。谢谢你们!(全场掌声)

师:老师们,我建议再次将掌声送给海门实验小学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的孩子们。(掌声)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序幕拉开的那一刻,常常奠定了整节课的基调。紧张,会堵塞我们的思维,封锁我们的心灵,一个深呼吸,一个小魔术,是孩子们此刻的需要。看似与《我的老师》没有关系,却让观课者看到了教者对孩子的呵护,让孩子们隐约感觉到,这会是一堂轻松愉悦的作文课。)

[上课]

师:大家平时喜欢看电视吗?看电视时最讨厌什么?

生:我最讨厌看电视的时候播放的广告。

师:刘老师有个牛脾气,你越不喜欢什么就越要你干什么。今天刘老师就请你们说广告,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句广告词。

生: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就收脑白金。(大声唱)

师:大家都笑了,这广告世人皆知哪!哈哈!谁再说一个?

生: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师:这是一句公益广告,你为什么最喜欢呢?

生:因为一听到这句广告,我就想起妈妈辛勤劳动的事情。

师:有的广告夸大其词,甚至是一些虚假的广告。有些广告意味深长,像刚刚这位同学说的公益广告。今天刘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你看,那么多老师来听刘老师上课,刘老师也想请你们帮我做做广告,让他们回家以后还记着刘老师的模样,还能想着我,下一次一见到刘老师就能记起来——嗳,那就是那次上作文课的刘老师。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不做虚假广告。好不好?

生:好!

师:要让他们记住,就要把刘老师的特点说清楚。想一想,一会我请人来说。(很快有学生举手。)

师:这么快!

生:(兴奋、急促地)刘老师壮,就是壮,壮得实在不能再壮!

生:刘老师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挺着一个西瓜肚,非常棒。

师:再加上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那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大燕子。(师生笑)

生:牛年不收礼,要收就收刘老师这个礼物。

师:牛年不收礼,收刘老师的什么礼物?

生:收刘老师这个——这个——人。

师:刘老师这个人怎么样?

生:刘老师有趣幽默。

师:谢谢你的夸奖。

生:牛年刘老师最最牛。

师:刘老师哪儿牛了?

师:谁能帮助他一下?不能做虚假广告,咱们得实话实说。这吱吱唔唔的,一听就让人觉得这话说得底气不足。

生:谁让刘老师叫“牛老师”呢,所以说今年刘老师是最最牛的。

师:这话,虽然感觉好像还有点儿那么——假,但还是让人听得很舒服。

(聊天,东拉西扯;广告,喜闻乐见。以这样自在的方式,不露痕迹地谈起今天的话题——老师。老师,对孩子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论自己的老师,尤其是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议论老师,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然而,刘老师真诚的语言,热情的邀请实叫人想过把广告瘾。况且,只是外貌而已,刘老师的外貌可有特点了,这广告好做!教者巧妙地创设了“广告”情境,利用教师自身资源,作为孩子观察对象,克服孩子畏难情绪,拉近教者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孩子游戏在般的聊天中,不仅放松了警惕,也知道了说老师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说。)

师:老师们一定记住了,这个刘老师是最牛的。下次见到我,就知道,嗳,那就是“牛老师”。其实呢,老师们不光想认识我,他们有其它愿望。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请说说一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吧,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题目由自己定。

师:自己读一读。(生读习作要求。)

师:老师们有什么愿望?

生:老师们想了解教过我们的老师。

师:昨天我就知道你们换了好多老师了。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立即想到的老师是谁?把他的名字写在你的本子上。

生思考。

师(提示):一想到他你就想到了那几个词,或者一件什么事情,写下来。

生写,师巡视。

(叶圣陶先生有言: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命题作文,一向是老师孩子头疼的,常常是为完成命题而习作,以致空话套话较多,真言实情鲜见。而我们教材上几乎每次习作都是命题作文,是不是命题作文就真的会丧失“自己”呢?题是别人给的,但是教师应该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表达的意义。这节课,教者给了我们启示:让命题与生活需求,情感需求挂起钩来,让命题不再纯粹是题,而变成一种表达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师:写好没有?(生点头轻声示意好了。)刘老师有个要求:别说你写的是谁,就给大家描述他(她)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能不能猜出来他(她)是谁,好不好?谁先来试试看?

生:她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架着一副眼镜,嘴巴边儿有一颗痣,身材苗条。(一个个举手,表现出猜出来的兴奋劲儿。)

师:好多人都猜出来了。她说的是谁?

生:范老师。

师:范老师是谁?刘老师不认识。

生:是陪伴我们度过四年时光的老师。

师:不是你们现在的老师。是不是?

生点头轻声表示同意

师:噢。她已经离开这个学校了。她原来教你们什么?

生:原来是教我们语文的。

师:教语文的范老师。刚刚说的是范老师的样子。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觉得范老师肯定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老师。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的范老师或者用几句话讲讲范老师的一些事情吗?

生:上课的时候,她会像大姐姐一样陪我们一起玩儿。

师:她觉得范老师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那我们来设想一下,范老师肯定很和蔼,不会经常发脾气,对不对?那要是你们做错了什么事情,她会怎么办呢?有人犯过错误吗?

生:范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我曾经为我的一位同学打抱不平,然后范老师就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里去了。她没有很严厉地批评我,而是很和蔼地说说我。

师:还记得她说了些什么吗?我们很想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呢。

生: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一位同学打了另外一位同学,那位同学也叫我帮他去揍另外一个人。我一时冲动,就真的听他的话去揍人了。然后范老师就叫我站到她办公室里去,对我说:“本来呢,这是没你的事情的。可是呢,你硬是要凑了进去。你为别人打抱不平,反而适得其反。”

师: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阻止他们。

师:怎么阻止?还冲上去揍他们?

生:不是。劝架。

师:劝说。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拳头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范老师教给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一定要冷静。

师:范老师会不会发脾气?

生:会。

师:人都会发脾气的。谁见过范老师发脾气?

生:当我们写字写得很不认真的时候,范老师就会发脾气的。我们全班同学写字都只图快不图质量,范老师看了字以后很难受,然后就对我们发脾气。

师:你怎么知道范老师心里很难受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她教了我们这么多年,付出了很多心血,看到我们的字总得写得很难看,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范老师心里当然难受了。我们对她也很熟悉,她一难受我们准知道。

师:写字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老师就是从小没有认真写字,到现在还不怎么敢在黑板上写字。这点儿,同学们一定要吸取刘老师的教训。

师:你记起什么事情了?

生:有一次范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我们不专心听课,有的做小动作,有的在讲话。范老师很生气,就把粉笔头往讲台下一丢。

师:你能把丢粉笔的过程说清楚吗?

生:……(有所顾忌似的)

师:那会儿范老师还像平常那么和蔼吗?

生:范老师那会儿不像平常那么和蔼了。她对我们很凶。

师:怎么凶?从哪儿看得出来?

生:她的眼神很凶,想要吃人似的。

师:什么样的眼神是想要吃人的眼神?

生:眼睛瞪得大大的,放出恶狠狠冷冷的光,看得人浑身发抖。

师:她是怎样丢粉笔的?还记得那个动作?

生:她狠狠地把粉笔折断了。

生:她一下子把粉笔折成两段,紧紧地注视着我们,看谁在讲话。我们发现了异样,就不敢再说话了。要不然,要不然会被拎起来的。

师:把粉笔折断,狠狠地摔在讲台上,威严的目光在向你们扫射。我们心里很害怕,低下了头。刚才你们不是说范老师很和蔼的吗?这会儿,你还会觉得她和蔼可亲吗?

生:范老师只有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才会生气,平常都是和蔼可亲的。

生:范老师只是用这种方法是告诉我不要再犯这种错误。

师:多么体贴人的孩子。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快乐就会跟随着我们。我们认识了范老师。替老师们谢谢大家!

(在自然流畅的聊天之后,所有听者的脑海里都出现了这样一位女教师形象:一头乌黑的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身材苗条,斯文秀气。她大多数时候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是孩子们的大姐姐,朋友,良师;她有时候也会生气,生气得折断粉笔,恶狠狠地盯着学生,甚至于要把淘气的学生拎出去。美的东西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这位范老师是美的,她不完美,但她很真实。众目睽睽之下,孩子们为何能将如此真实而有特点的老师形象带给大家,表现出“我愿说”“我想说”“我敢说”的勇气,又能全面地评价老师,真诚地理解体谅老师?一是教者与孩子真诚对话交流,倾听着孩子的每一句心声,让孩子们始终处于非常自然轻松的情境与心境之中。唯有如此,孩子的思维才可能活跃,情感才可能真切。二是了无痕迹的追问,打开孩子记忆的闸门,丰满并细致脑海中的画面,让人物形象生动起来,孩子们既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了习作内容,又在交流对话中悟得观察表达方法。)

师:你是写的哪个老师?

生:我写的是邢叶菊老师。

师:介绍一下。

生:她留着过肩的长发,白晰的皮肤,高挺的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平时非常和蔼可亲。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邢老师的话,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

生:我觉得——非常的和蔼可亲。

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老师?觉得这个老师特别好玩,特别有趣。

生:我写的就是现在教我们的龚老师。有时候,她给我们讲讲笑话,我们都很开心。

生:这些笑话,让我们感觉到学习的压力一下子就减小了似的。

师:还记得龚老师讲的笑话吗?

生:我记得她说我们的字龙飞凤舞,就像一条条在扭动的蚯蚓。

师:哈哈,这是在夸你还是在损你呢?

生:她就是在教育我们。其实我们知道,就是说我们的字写得潦草。但是他没有直接说。我们听完了哈哈大笑,还挺开心的。开心之后,也开始自觉地把字写好。

师:我今天就跟龚老师学了一个很好的本领,有时候批评人不要那么直截了当的,可以说的艺术一点,是不是?你写的谁?(问一女生)

生:我写的也是我们的龚老师,她抛下了教了六年的学生来教我们,平时我们表现好的话,作业写完了,她就会给我们看看电影讲讲故事。跟着龚老师学习感觉非常快乐,自己的学习没有了烦恼,压力也减少了。

(燕尾掠过湖面,轻轻一划,湖面涟漪泛起。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和蔼可亲的范老师身上,如若此时教者不加以点拨,那么很有可能绝大部分孩子笔下的老师都“范”式化了。孩子生活中的老师有不少,即使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孩子眼里,也有不同的印象。我手写我心。要让孩子写自己眼里的老师,写出不同老师的不同特点,这是教者的良苦用心。)

师:同学们回忆了自己的一些老师。老师们的很多事情在我们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怎么样让大家深深地记住你的老师呢?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朋友是怎么说他的老师的。(大屏幕出示范文)

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其它同学注意听,看这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读范文。

师:好,请坐。这段话中的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这位老师对她的同学都是很温柔的,不像其他老师狠狠地对他说要做到“三个一”。

师:这个老师是在给我纠正写字姿势呢。她没有象其他老师那样说要注意写字姿势,她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这位同学却说——从此,我每次做作业总是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时时提醒我,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那,冯老师是怎么让我记住这些的呢?

生:我觉得是冯老师的和蔼的,温柔的,一下子就让我记住了写字要保持“三个一”。

师:我想知道更具体些,她是怎么教育我的呢?好,你来。

生:冯老师没有说话,而是用眼神和我们交流的。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师:冯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首先用一只温暖的手帮我纠正了姿势,然后用眼神提醒我。当我改正了以后,又轻轻一拍,这样简单的三个动作却让我永远记住了写字的正确姿势,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老师真高明,对不对?这位同学在回忆老师的时候,就写了老师一只温暖的手,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那赞许的轻轻一拍。

师:这两天我们在读《三顾茅庐》的时候,课文里面说刘备是个尊重人才的人,他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来帮他完成雄才伟业。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要邀请诸葛亮的呢?

生: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恭恭敬敬地走进去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真了不起,那么长的课文都记住了。这就是刘备用他的实际行动,我们可以看出他很尊重人才。对不对?课文里还有一个人物形象很鲜明,那就是张飞。当他的兄长,年近五旬的兄长去看望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两次拜访都吃了闭门羹的时候,这个张飞是怎么表现的?

生: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如果他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师:张飞是嚷道,大叫,然后说他要是再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给捆来。张飞的一句话,让我们记住了他。看来,只有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知其心。也就是说要写好一个人,你要写清楚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才能知道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人的思维都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小学生更不例外。以往总见教者让孩子学例文后,再模仿例文的选材、表达方法练习作文。这样的结果多数是让孩子的习作“模式化”了。例文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到孩子表达的真与个性。这节课,教者在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时候出示例文,不受例文内容是否“真实”的影响,挖掘学习例文的观察与表达特点——捕捉人物言行的细节。在此基础上又重温课文片段,孩子们悟得了“听其言,观其行,方能知其心”的观察表达方法。如此,孩子们的真言真情得以精细滋润而更具感染力。)

师: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那些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那位老师,这样,才能让其他老师记得更清楚。好,让我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面好好想一想,再把这些老师的事情想清楚了。(闭眼想)他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和他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轻声提醒)心里有谱了吧。我们回教室里面安静地把你心里的话写下来。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谢谢同学们!

【教学判断】

聊了20分钟,教者极善捕捉学生在对话中的生成点,不断产生、加深、拓宽话题内容,在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中,使孩子们全身心融入课堂,畅所欲言,并习得言须抓特点,抓细节的观察表达方法。

教者始终把目光凝聚在学生身上,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老师。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学生不仅想起了老师,想起了老师的一个个故事,更激活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体验,忽而喜忽而愤,忽而乐忽而痛,最终,每个孩子都以感恩的心感谢着自己亲爱的老师。“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也不是为老师完成一件什么任务,更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圣事业;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文心》)只有心中有了事,有了想法,才会有作文。再假借“向他人介绍自己老师”的舟楫,真正让孩子情动而辞发,我手写我心。唯有解决了“我想写”“写什么”的问题,讨论“怎么写”才会水到渠成,锦上添花。

【观者争鸣】

旷谷:《我的老师》这样的课题,对于讲课的老师来说,怎么指导都不好办,就是自己班的学生也不好办,因为每个孩子想写的老师是不一样的,所以指导就很难做到有效,结果会挂一漏万,费力不讨好。如果改成写授课的老师,可就是另一幅情景和效果了。

涅槃:这节课上了和没上一样。

童话剧:写人物的作文指导,我常常在引导的最后强化写人物的几个要素,这样做有贴标签之嫌。但总是担心如果最后不归纳总结强化一下,孩子以后碰到类似的作文类型,是否能明白该怎么写?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又有那种好象在找套路的感觉。一直迷茫。而你在和孩子讨论完范老师之后稍微总结了一下,写人物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没有强化。但在引导时,你让孩子们讨论的都是这几个方面,把它具体化了。这个是值得我学习的。

许小兰:刘飞老师的课,涅槃说:“上了和没上一样”。这也是挺任性的一个评价。作文教学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关于刘老师的“给老师做广告”,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也正是这样一个互动环节,让老师和孩子们有了一个“亲密接触”,彼此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后来孩子们作文中的:“他上课可幽默了,我们无论多么闹,他还是笑眯眯的。我们说他很胖时,他就一本正经地说:‘我的确很胖,不过,我踢球可厉害了!’他一说完,我就哈哈大笑,整个教室沉浸在笑声中,就像一个闹哄哄的菜市场。结果,他也跟着我们一起笑,这让我们笑得更厉害了。他让我们喜欢起作文课,他让作文变成游戏,变成幽默的话语,让笑声留在我们的心里。”。这节作文课因为学生想写的老师各不相同,每个人感动的点也不同,每个学生叙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我们都在琢磨:这堂课该怎么激活孩子内心的那个点?这堂课如何去进行有效的指导?

甜甜的语文:梦轩选的这个材料学生太熟了;正因为太熟,学生容易患上没感觉的症状。梦轩一心想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要说,这个是好的。能上到这个程度很不错。换了别人,也很难上到那种尽善尽美的境地。我觉得,面对这样熟悉的素材,有两个办法可以突围思维惰性:一是想办法故意与生活拉开距离,让学生有“陌生”的感觉;二是就像感动中国那样,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这节课教了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了,这需要理性分析。“教和不教一样”,有点率性!

【教者反思】

说句实话,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几乎是不上习作指导课的,不是不要上,而是自己不会上。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我以为是贯穿于整个习作过程中的。就作前指导而言,无非要做两件事,第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孩子想说;第二,有的时候,帮助孩子明确一下“写什么”,即审题。

这篇习作,它的习作对象是很明确的:写一位老师。而题目中的“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的要求,在备课的时候,我和一些老师有了分歧。最后我坚持认为这几个方面应该是可选的,仅仅是给孩子一种提示或者方向,是用来启发学生选材的,而不是规定。我对习作要求的定位是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人物。可这样一来,如何让学生自由选择,成为了我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教师的指导往往会给孩子暗示,而这也是教师指导的时间越长,孩子产下来作文也就越相似的原因。这一节课,我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但从结果来看,效果并不太理想。

第二,如何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好作文是写出来的。”意思是说,只有我们先让孩子爱上了习作,愿意写了,才能写好。如何创设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情境,点燃习作欲望,激活习作储备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曾经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两个孩子聊作文,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宁可罚写两篇不命题的作文,也不愿意做一篇老师命题的作文。我想,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备课的时候,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孩子们为什么要写这篇习作?一直找不到答案。后读到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中的这一段文字:“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于是,我就假设了这样一个“需要”:在课前先和孩子们熟络起来,尽可能让孩子喜欢我,放松,然后用“给刘老师做广告”这样一种形式,让孩子们能抓住我的特点介绍我,最后再给他们的老师做做广告。这应该是一种权宜之计。然而课后,我立刻又有了新的问题,这种“为什么写”的动因,能真正让孩子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吗?似乎也没有完全写,因为,课后一些孩子描述的老师的形象远比课堂上所写的要生动得多。

暗暗问自己,习作指导应该是一个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个目标达到了吗?怎样“勾引”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习作,让习作变成一种不做就难受的事情?

我想,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很多。

第三篇: 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及点评

《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及点评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结合广告语言和课文语言,以写住宅广告、发布广告的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乐趣。 4、学习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收集两则有关住宅的广告词。 2、上课前10分钟将印有《蟋蟀的住宅》的课文发给学生预习,要求:①对照生字表把课文读通读顺。②想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③想想蟋蟀是怎样盖房子的? 教学过程: 师:今天要学的课文,大家都知道了。谁来读一下题目? 生:(读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蟋”、“蟀”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蟋蟀”念“xī shuài”,是两个字的右半边的读音。 生:这两字都是“虫”字旁,由字形可看出蟋蟀是一种昆虫。 师:像这样既表示读音又能意会出意思的字叫形声字。再看“住宅”,只有人才有住宅,想想看,这里的“住宅”是指什么? 生:“住宅”实际上是指蟋蟀的洞穴。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拟人。 师:对。这里以及课文中都用拟人的方法写的,这样写很形象,很有趣,也很幽默。今天,我们就从了解蟋蟀的住宅来进一步认识蟋蟀。请大家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 生:(齐读课题) (点评:紧扣题眼,巧妙引导审题,既让学生感知了形声字这一造字方法,又从宏观上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还记得预习前的三个要求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在课题后标注三个记号,以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生:记得。第一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第三…… (教学目标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隐性目标往往是通过显性目标的达到而达到的。在这里,教者及时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是十分及时和有效的,它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感更加明确。) 师:好的。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时忽响起手机声,酷似蛐蛐的叫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手机声。 师:像什么? 生:(纷纷)像蟋蟀的叫声。 (点评:不知是有意设计,还是无巧不成书,手机的声音让学生听到了蟋蟀的“歌唱”,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师:(对学生)你继续读。 师:声音非常响亮,也很好听。下面请你来读。 生:(错把“处所”读成“所处”。) 师:请把刚才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重读) 师:这回读对了,很好。 生:(继续读) 师:“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随便找个地方安家。 师:说得真好。老师特别爱听你读的最后两句,请再读一遍,好吗? 生:(又读了一遍) 师:读得多有滋味啊!(指着另一名同学)你想读吗? 生:(读课文)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初读课文,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开始。教者十分注重这个环节,及时指导并捕捉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交流时发出的信息,为下一步教学服务。) 师:很好,有一个字读得很准,“增长”(chǎng)不能读成增长(cháng)。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慎重,也很仔细。到这里,课文基本读通读顺了。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想想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蟋蟀的住宅? 生:(读)在堤岸上…… 生:在有草的地方。 生: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师:老师画一个示意图,请谁来指一指位置。(画堤岸的示意图) 生:(上前指示位置) 师:蟋蟀为什么选在这里建造住宅呢?(边板书:选址朝阳) 生:把住宅建在这里有一个好处,如果建造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学生说不下去了)老师,我重说一下。 师:可以。 生:把住宅建在这里有一个好处,可以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师:好极了。 生:把住宅建在这里,下雨的时候水会顺着堤岸流下去,这里很快会干的。 师:(小结)蟋蟀选择朝阳的住址,是因为这里不仅……(生接:温暖),而且……(生接:排水优良)(板书:排水优良)那么,蟋蟀住宅的户型结构是怎样的? 生: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生:隧道顺着…… 师:你觉得哪个词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户型结构? 生:弯弯曲曲。 师:好的。(板书:户型弯曲)蟋蟀的住宅还有哪些配套设施? 生:一尺宽的出口处有一丛草。 师:一尺宽吗? 生:是一指宽。一指宽的出口处有一丛草,这是住宅的门。 师:草有什么作用? 生:有了这丛草,其它动物就不容易发现了,蟋蟀住在里面住就安全了。 师:原来这是一个安全门啊!(板书:安全门)还有什么配套设施? 生:还有平台。 师:平台有什么用? 生:蟋蟀可以在平台上弹琴、唱歌。 生:空闲的时候,蟋蟀可以在平台上休闲。 师:我们就叫它休闲平台,好吗?(板书:休闲平台) 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课件显示蟋蟀弹琴的画面。) 生:今天天气真晴朗,今天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了。 生:我用辛勤的劳动建造自己美好的家园,你瞧,我的住宅多美啊! 生:我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我还没有结婚,我有舒适的住房,哪位美丽的姑娘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和我共度美好时光……(在场师生大笑) 师:蟋蟀还在平台上谈情说爱呢! 它可以歌唱昆虫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这里没有恐怖与战争。 它可以歌唱生态环境的美好,这里有明媚的月光下,有碧绿的芳草,水土保持良好。) 它还可以抒发对劳动成果的由衷赞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因为它靠自己的劳动解决了安居工程。 (教者忠于原文拟人化的手法,且有所创意,把蟋蟀洞口的那丛草称为“安全门”,把蟋蟀唱歌的平台称为“休闲平台”,进而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对蟋蟀住宅的近乎“人性化”的设计及蟋蟀的生活习性的了解更加深入。)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住宅内部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生:住宅内部虽然没有什么布置,但墙壁很光滑。 生:蟋蟀的住宅很简朴,也很卫生。 师:(板书:简朴卫生)不像别的动物那样随地大小便,是吗?(生笑)总的来说,蟋蟀的住宅可谓设计巧妙、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简朴卫生。如果我们想到它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那么这个工程可称得上什么? 生:(齐答)伟大的工程。 师:(板书:伟大的工程)下面请你通过朗读来赞美这个“伟大的工程”。先自己练习一下。 生:(自由读第5~7自然段) 师:指名学生朗读供大家欣赏一下。 生:(有感情朗读) 师: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怎么能建造如此伟大的工程呢?请你读读课文,画下使你感动的句子。 生:蟋蟀盖房子时,用前足……还用钳子……用强有力的后足……倾斜地铺开。这句话使我感动,因为蟋蟀盖房子时把所有的工具都用上了。 生:蟋蟀工作疲劳时,就就地休息一会儿,然后又继续,连看的人都不耐烦了,蟋蟀却十分有耐心。 生:从秋季到冬季,蟋蟀一直在盖房子、在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左一点,直到冬季。蟋蟀终生都在劳动。 师:蟋蟀盖房子,真的让人好感动。同学们,你们从中悟出什么了吗? 生:蟋蟀终生都在劳动,它很勤劳。 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总是不断地整修住宅。 生:建住宅虽然很累,但蟋蟀从不放弃,它能坚持不懈。 师:(板书: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体会蟋蟀的精神。生:(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教者引导学生对文本作了较深层次的探究。小小的蟋蟀,它所表现的伟大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学生对蟋蟀的“伟大”有了颇为深刻的体验。) 师:伟大的工程需要伟大的精神来塑造。我们何不为蟋蟀写一则住宅广告,来宣传宣传它的住宅和它的精神呢? 生:(阅读收集的住宅广告语,观赏住宅广告电视片) 师:现在你就是蟋蟀房地产公司的开发商,请你为蟋蟀写一则住宅广告,要写得富有诱惑力,要特别表现蟋蟀的伟大精神,使蟋蟀们听了都想买。 (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师:下面我们开一个会??“房地产交易洽谈会”,我自任会长,上台做广告的是开发商,台下的同学是购买方。本交易中心的宗旨是:不收广告费,免征房产交易税,实行阳光下操作,不搞暗箱勾结,欢迎广告惠顾。各位开发商,快快广告吧! 生(读广告词):拨开新绿,便是蟋蟀的庄园。这里一切都好,阳光灿烂,排水优良,户型新颖独特,有完备的安全和休闲设施,简朴、干燥、清洁、卫生,让你倍感生活的自由与舒适。每当月光明媚的夜晚,你可以在室外的休闲平台上弹琴歌唱……建设者们经过三个月艰辛劳作,终于精心打造出一流的住宅。心动不如行动,快快拿起电话订购吧!订购热线:×××××××,网址:××××××××。 (点评:“学写住宅广告”这个迁移练习的设计十分巧妙,它让学生把范文、广告、电视片、课堂板书中的词句、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学生觉得新颖有趣。这对学生内化范文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写作兴趣十分有益。) 师:哪位蟋蟀愿意购买的,请上来。 生:(纷纷地欲上) 师:(指名一学生)你为什么购买? 生:(一学生上台)因为他广告做得好,让我心动。 如上共进行了8个回合。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欲罢不能。 (点评:模拟举行“住宅交易洽谈会”,又是一个十分独到的设计。它寓口语交际于洽谈会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和乐于表达的自信心,课堂局面活跃而且生动。) 师:①看来,同学们的广告写得都不错。现在我宣布本次交易洽谈会圆满结束。②对照三个目标,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这篇课文的学习情况。 注:本课系海陵区高级研修班研讨课优秀课

味成文秘网 www.weichengcloud.cn

Copyright © 2000-2024 . 味成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味成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20011519号-6

Top